當爸媽的看著小孩開心、平安的長大,都很開心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,相對的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,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了,接踵而來的是每天都有調解不完的問題,小孩行為的犯錯、手足間的紛爭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總會犯這樣那樣的問題,像我就很害怕孩子變成熊孩子,所以常常急著插手去指責孩子犯的的錯誤,但是這樣他們只是表面順從,以後還是會再犯錯

我覺得我很幸運,因為和老公年齡相差13歲,所以身邊有很多小孩都已經唸高中或大學的朋友(我的小孩還很稚嫩🙄🙄),他們都會給我一些建議,當然有好的也有不是很ok的教養方式啦,好的我就撿起來用,不好的當借鏡嘍😬

面對大寶即將進入青少年時期、小寶滑溜的個性、迷你寶的固執己見,3兄弟3種不同個性,我必須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他們,不過面對犯錯的兩位哥哥我都會用一種方式來處理,就是引導他們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,講出自己的想法;不要說是小孩了,就連大人也是,有錯會先反省自己的人非常少數,但我覺得這很要不得

當然很多小孩犯了錯都會因為怕挨罵,所以選擇了說謊,當然我知道說謊大家都會,連大人也會了,憑什麼我們要要求小孩不能呢?但是⋯如果是為了要逃避問題而說謊,我覺得這樣就不可以。

所以我都會一直不斷的跟他們說

"只要是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,爸爸媽媽也會犯錯,但是我們勇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,然後去檢討自己"

所以面對他們犯錯我會先問他們

《發生了什麼事》當然如果是兄弟間的紛爭,我會個別的聽他們怎麼說

讓孩子有機會說話。但是是要說實話

不要只看表面的先下定論,更不要上來先劈頭蓋臉的一頓罵。

當然啦,犯錯當下媽媽肯定是頭頂冒煙啦,這時候我就會先停個幾秒鐘,先深呼吸緩和生氣的情緒,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辭,抽離媽媽的角色,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瞭解一下事情的真相。

然後問他《那你覺得該怎麼辦?》 

讓孩子情緒有個出口。

瞭解事情的經過後,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。

孩子心裡受到的衝擊是主觀的感受,沒有對錯。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。

科學研究表明,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,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。

也就是說,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,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。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,才可能冷靜思考。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,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,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。

讓他說完後,我會請他們先冷靜一下,大人也會有時間可以冷靜,等大人、孩子冷靜之後,接著問他第三個問題。

那《你想要怎樣?》

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,也不要驚慌,更不要害怕,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。

《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?》

在這個階段,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「童言無忌」,給予孩子意見的足夠尊重。

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,引導孩子出謀劃策,不是跟他說你一定要怎麼樣,陪他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。這樣,孩子今後再遇到問題的時候,也會想著要向你求助。

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,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。

《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?》

讓孩子去思考,並且瞭解,解決的方式有很多種,每一樣的解決方法背後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後果,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?

如果這個時候孩子,不能思考的明白。家長就要出現,幫助孩子去理清思路,告訴孩子後果是什麼。

但是這裡父母應該避免說教,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。

再問他《你決定怎麼做?》

當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後果之後,孩子也會權衡利弊,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。而且,這一般也是最合理,最明智的選擇。畢竟他們又不是笨蛋

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待,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。如果你出爾反爾,以後恐怕孩子再也不會相信你。

決定了後,可以問他《你希望我做什麼?》

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如何幫助他時,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。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堅強的後盾,這會讓孩子更有信心。

等到事情過去之後,問他最後一個問題。

《下次我們該怎麼做?》

等事情過去以後,給孩子審視自己的機會。反思自己的判斷和解決辦法是否有效,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。

多數人認為,孩子年齡小,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,實際上,即使是很小的孩子,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存之道。

沒有人天生就具備有危機處理的能力,危機處理的能力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與學習的

面對孩子越來越大,我要學習的也越來越多,我們都很幸運,生長的這資訊爆炸的時代,很多的專家都會分享很多的育兒教養方式,讓我們參考,我也是不斷的學習、改變

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,不妨試試可以試試,這是需要家長跟小孩一起學習的課題,只要多練習幾次,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當他具備了解決事情的能力了,未來就不需要我們操心。

以上是我的淺淺的分享,也歡迎其他爸爸媽媽們,有更有的育兒經驗,可以跟我分享喔😊😊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celyn 賈思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